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

陳厝港:逐漸隱沒的柔南第一鎮


撰文:蘇俊翔、謝鳳芊

攝影:張顯川


陳厝港,年輕一輩的新山人不再熟悉的地名。然而開闢於1844年的陳厝港,卻是華人在新山地區最早的據點,比1855年開埠的新山還早了11年。

從陳厝港週圍馬來甘榜的名字,也可看出這個港區當年的重要性。例如甘榜江加地不佬(Kg. Kangkar Tebrau)、甘榜江加登雅(Kg. Kangkar Tengah)和甘榜江加基里(Kg. Kangkar Kiri)等村落,無不帶有“港腳”一字的國文譯音。

由港主陳開順開拓並得名陳厝港,是柔州第二古老的港區。這裏的靈山宮,是新山最早的華人廟宇之一。靈山宮的歷史比柔佛古廟還古老,而古廟的香火,相信也源自靈山宮。這裡的海南會館,更是柔州最古老的華族宗鄉會館,

在陳厝港最興旺的1924年,這裏曾有5千名華裔居民,但目前只剩下不到200人。

柔州在1830年代至1917年實施了港主制度,華人也在這大約70年間開發了超過130條港,為柔州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但在歷史洪流的沖刷下,許多港區已經面目全非。在這種情況下,歷史悠久的陳厝港及相關文化遺產,則更顯得珍貴。

陳厝港的靈山宮、天尊宮、天后宮和拿督公廟,以及許多逾百年歷史的舊店屋,都是極待保存的史蹟。然而由於當局在法令、文化政策與施政態度等方面的局限,陳厝港社區能用在古蹟維護方面的資源,實在少得可憐。

在嚴重缺乏資源與技術支援的情況下,許多沒有得到適當維護的百年古蹟,只好繼續以自生自滅,以微薄的力量對抗時間的沖刷。

沒有留言: